据国外媒体报道,ICANN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特罗姆(Rod Beckstrom)表示,由于上网设备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世界互联网地址即将告罄,除非所有组织转到IPV6。
贝克斯特罗姆称,现在全球只剩8-9%的IPV4地址,所有公司都应尽快转到新的IPV6标准上。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IP地址即将耗尽,真的需要采取行动,否则这种稀缺资源难以维持。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互联网后,一直使用的是IPV4地址,但IPV4只有数十亿个地址,而IPV6却有数万亿个地址。包括照相机、数字音乐播放器和视频游戏机等电子设备与电脑、手机一样,可与互联网连接,而每台设备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
爱立信CEO卫翰思今年早些时候曾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联网设备。贝克斯特罗姆认为,由于人类发明了如此多的可上网设备,这将是非常巨大的管理任务和网络运营任务。
当日贝克斯特罗姆还在莫斯科向俄罗斯正式交付了首个西里尔字母国际域名,俄罗斯政府现在可用这种域名取代拉丁字母域名.ru。去年ICANN已经批准,将逐步引入国际化域名,申请国家域名的国家现在可使用阿拉伯文、中文等其他语言,并 终扩展到所有互联网域名中。
迄今,除了俄罗斯外,埃及、沙特和阿联酋都获得ICANN批准,在顶级域名中使用各自语言字母的权利。贝克斯特罗姆称,为引入其他语言的域名,ICANN进行了长达11年的技术开发。
什么是IPV6
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它的 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 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1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而且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非常巨大。
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目前,国际互联网组织已经决定成立两个专门工作组,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
(1)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地址空间增大了2的96次方倍;
(2)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使用一系列固定格式的扩展头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度的选项字段。IPV6中选项部分的出现方式也有所变化,使路由器可以简单路过选项而不做任何处理,加快了报文处理速度。
(3)IPV6简化了报文头部格式,字段只有7个,加快报文转发,提高了吞吐量;
(4)提高安全性。身份认证和隐私权是IPV6的关键特性。
(5)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