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新闻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感觉目前的各行业的网络新闻发展百花争艳,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新闻区域。在我们看来,网络新闻的特性不外乎于它的传播速度(及时海量)、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互动性等)。
在不少的网络新闻,广告商那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们的不足性和他们的未来的新闻性,现总结一下:
一、初始阶段:侧重于网站改版和注重选稿及标题包装
“独家”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网站知名度和一定的访问量,但不会起到决定作用
大洋网1999年12月创办。我是2000年进入该单位的。初期阶段,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网站也曾经改过几次版。在版面初步固定后,在编辑方针上,以抓好选稿质量和包装好标题为主,同时形成了生动、活跃、新鲜的报道风格。由于当时有关部门对新闻网站管得不是很严,我们可以私自去境外拿稿。因此,我们的娱乐栏目在那个阶段成为网络媒体里的一个非常知名的频道,引得国内各大网站和传统媒体过来拿稿。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渠道可以拿到港澳台的新闻稿件,也就是现在各个网站所谓的“独家”新闻的形式。在当时,我们制造独家新闻的目的,除了冀望能增加访问量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国内各大网站进行转载,以达到提升我们本身的知名度的结果。
另外,我们加强了对网站首页、重要频道、猛料(也就是一般网站的头条新闻)的选稿,及标题的包装制作。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站的正常发展,并逐渐形成统一风格,但是,对网站大的突破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如果仅仅把工作重点放在每天更新的单条新闻上(当然这是基础),对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是不会有大的突破的。譬如现在流行的“独家”新闻,尽管网站每天会有几条,但是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的主题,这种形式对网站的访问量提升帮助将不会很大。如果能聚焦到某一点,集中火力进行“轰击”,将会比“单兵作战”更为有效。
二、发展阶段:侧重于摸索建立特色和品牌栏目,寻找更好的网络表达方式
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寻求突破,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栏目、新的频道,尤其是有特色、能形成品牌的栏目。
在首页,我们新建了“广东特别报道”及“奇闻放送”的栏目。前者以挖掘报道广东本地的重大新闻为主(尤其是负面和服务性强的新闻),后者以报道奇闻逸事为主,当时的很多稿件也来自于境外媒体,有些是翻译的稿件。从每周的访问量来看,“奇闻放送”的新闻的点击量基本上是 高的(尤其是那些浅黄色的新闻),这也客观上反映了当前网民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目前60%以上的网民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再后来,我组织新闻频道的骨干编辑对各个栏目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造,譬如建立了滚动和专题栏目,丰富各栏目的小栏目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据网络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栏目,或对原有栏目进行重整,这些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访问量有所帮助。
三、突破阶段:世界级的重大热门事件的及时跟踪报道和高明炒作,是网站访问量突破的 重要手段
在网站工作期间,我经历和策划的 重大的新闻非“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莫属了。前者是突发的,后者是能预测的。但同样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大洋网基本上是以“911”而闻名的,同时在访问量上也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当时一位编辑在家里看到新闻后,马上打电话给负责编辑,然后部门成立了专门报道小组,并进行了分工。当晚,我们以追踪电视新闻和翻译境外报道为主,进行滚动式报道,同时,在当晚就形成了10来个专题,分别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和预测这起事件的缘由、进展等。因为我们有图片的优势,所以也加大了独家图片新闻的报道(图片新闻远比文字新闻更形象更能说明问题)。
在事件基本稳定后,我们继续穷追猛打,并从境外和其他渠道拿到了大量的独家新闻,如拉丹的去向等,谁发动了这起事件,等等比较关注的新闻报道,从而将我们的访问量带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从此,一直没有在这个基础上下跌过。
对于“伊拉克战争”,因为之前是有预测的,我们在安理会会议召开的那天起,就安排了编辑值通宵班,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同时也在之前就已经初步完善了伊拉克战争的大型专题,只要战争打起来,就可以马上改一下内容,挂到页面上。我记得战争爆发的前一夜和当天,都是我亲自值班的。第一天新华网报道已经发生了战争,结果后来说是报道属实。第二天夜间,伊拉克战争爆发,我对此进行了及时的报道。新浪、搜狐当时一直强调自己是 新报道此事件的,我当时想说,其实大洋网的报道比他们更快,呵呵。
这两起事件,都是跨度很长的。前者虽然事件本身的过程很短,但造成的连锁反映却非常之大。后者更是一个持续的新闻事件,不过萨达姆倒台太早,这是始料不及的。此种事件,对网站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也是体现网络媒体特色的重要方面。报道得及时,报道得好,对网站的品牌提升及访问量发展,是 有力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及编辑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