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创作初衷
一直喜欢用天文望远镜在晴朗寂静的夜空观测月球,上面奇特的地形,常常写生下来,把月球上的美丽景色融入画纸的概念之中。看到我国开展的嫦娥奔月工程,非常欣喜。并在画笔的梦想中展现嫦娥探月工程的壮丽前景。于是,画了嫦娥计划中我国航天员登陆月球时的情景。未来的我国月球探测会越来越频繁,人们用更高的航天科技在月球上建成超大太阳能电站,并向地球输送电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月球环形山上建立无任何大气阻碍的射电望远镜,用于天文研究更加深化地球人类对地球、太阳系以至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和认识。未来我国建立的月球科学考察站,可以更多方面地了解月球并发月球各类资源为人类造福。
戴杰,为人正直、豪爽,热爱艺术、钟情设计,敢于挑战自我。工作已逾十载,一直奋战在设计一线。历经家电企业、工业设计公司和手机研发公司以及汽车设计中心的历练。对设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兴趣亦静亦动:爱打羽毛球、排球,唱歌、看电影、画设定尤其场景设定。做为一名职业工业设计师,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才能接近设计的理想状态,才能有无悔人生。我崇尚李小龙的那句名言:“简单是美,尽其在我。”纵观我国自主研发的月球车都发现一个问题--外观不够威武不够大气,像一个贴了锡纸的香烟盒样单调,由于本人做汽车设计,对外观比较敏感,所以想画一个月球车。正好赶上搜狐网举办的这个比赛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整个设计包括月球车和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月球车-中国人在月球》
整个色调运用了温暖的黄色,宇航员穿着中国红的宇航服,希望营造一个有着希望充满激情的沃土而不是黑洞洞、冷冰冰的月球。
月球车是以仿生学方式创作,受昆虫翅膀的启发做了几个翅膀样的太阳能电池板,用时展开 大限度利用三维空间。不用时可以折叠,节省面积;轮子采用12轮两组一单元的设计,这样即使有单一轮子损坏,甚至一两个单元损坏也不影响其正常运行;另外宇航员背部和月球车上还有统一的中国宇航标示。
月球基地是以传统的中国太极图为蓝本,几个功能舱相互用管道连接,中央是飞船起降区域,这样的设计使各个功能块之间可以更好的衔接呼应。统一在一个环状里的结构使基地万一有任何一个单元损坏也可以将其隔离,从另外方向通过。
嫦娥奔月之路科幻插画大赛结果揭晓
搜狐网联合《科幻世界》举办的嫦娥奔月之路科幻插画大赛于2010年8月27日启动,现已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大赛共收到原创科幻插画作品百余件,专题点击率破千万。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名,分别是刘蔚的月球基地上空的导航港和太空极速赛车,戴杰的月球基地-月球车-中国人在月球,王子雍的月球基地和升空;二等奖6名,分别是刘洋的写信,邓荣的蚁穴式月球基地,戴伟的月之城,杨涛的第一批月球居民,任岩峰的五星红旗插月,庄晓中的玉兔之眸;三等奖三名,分别是孔婧的太空飞车,何伟锋的未来的月球,张斌的宇宙飞船登陆计划。
一等奖获奖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阐释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王子雍,17岁,目前就读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某高中。从小对科幻和机械有浓厚兴趣,希望在未来从事概念设计类工作。
作品创作初衷
月球基地:一直对大量机械的堆砌场面很感兴趣,喜欢画一些场景来展现人类机器文明的宏伟壮观。而开采和加工矿石的基地则常常是体现大型机械和建筑的首选场景。人类现已掌握登月的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国便会联合起来建立月球基地,并开采能够作为核融合发电燃料的氦-3,以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
升空:这是一艘正在发射的大型殖民飞船,搭载了2万名人类各行各业的精英,准备一头扎进凶险的太空开拓人类文明的疆域。两架小飞行器负责拍摄和录像,向全世界转播这一振奋人心的场面。我想,人类总有一天会走上星际殖民的道路,建造规模庞大的殖民舰队,将自己的文明散播到宇宙各地。我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刘蔚,1990年生,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开始对太空美术进行研究与创作。太空美术作品多次被刊载和介绍于《中国国家天文》、《太空探索》、《国际航空》、《奥秘》画报、《科幻世界》、《飞碟探索》等报刊杂志上。油画作品《木星航空器》2001年获中国首届航空航天摄影大赛绘画类优胜奖,油画作品《长城号航天母舰》2003年获中国第二届航空航天摄影大赛绘画类三等奖.2001年11月,举办“奔向太空与未来”为主题的“刘蔚太空画展”。 2004年12月《月球的峭壁》等9幅作品参加首届中国太空美术作品邀请展。宣传画《霞光照耀神舟-杨利伟》入选国庆55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2008年7月《秋日的大地》等5幅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太空美术作品精品展。2009年12月《中国迈步太空》获第四届全国太空画展一等奖。
|